25日,2022年第九期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在海陵岛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20名水下考古人员将在这里接受为期45天集训。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亲临开班仪式。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阳江海陵岛是中国水下考古的宝地和圣地。
本次培训班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承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协办。经过严格筛选,来自国内各文博考古机构的20名学员最终获得培训资格,其中2名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馆员。
主要是培训潜水技术,和水下考古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阳江海陵岛的培训是第一阶段,在第二阶段我们还会去福建漳州进行水下考古的实习培训。这些参加水下考古培训的同志,基本上都需要具有考古学背景,也就是从考古专业出身。另外他们都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将来一定能成为我们水下考古非常重要的新鲜血液。
唐炜介绍,今年4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水下考古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水下考古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也成为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将水下考古列入了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已经与4所高校签约合作,培养水下考古博士。
依托世界上首次整体打捞的古代沉船“南海Ⅰ号”的保护发掘工作,早在2001年,全国首个“国家水下考古科研与培训基地”就在海陵岛落户建设。2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水下考古专业人才,对推动全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一直认为阳江海陵岛是中国水下考古的宝地,也是圣地,因为全世界首次整体打捞古代沉船,“南海Ⅰ号”就在海陵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我们对培训效果很有信心。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所所长孙键,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骁婷等出席开班仪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