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绝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生态系统不平衡的世界里。”

本播客采访了担任《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长,兼任非洲公园特使的约翰·斯坎伦。今天的话题是如何改变野生动物立法,让野生动物走私犯罪分子落入法网。

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对物种、生态系统与当地社区有毁灭性的打击。去年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非法贸易对生态系统的损害会使政府每年约损失二万亿美元的财政收入。野生动物可以帮助减弱气候变化的影响,产生新的水与土壤。新冠疫情也提醒我们,动物、人类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COVID-19和已知的部分流行病一样,源头都是野生动物。国际商校联盟的最新报告显示,未来还有十七亿种病毒将被发现,其中的一半会在人类间传播。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跨国犯罪组织正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获利,掠夺自然资源,又将当地推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人民贫苦因而被迫砍伐,环境退化为政治腐败提供了土壤。故而地方上,人民、社区、野生动物都举步维艰,而全球视角内,犯罪也对气候变化有影响。

一个策略是我们要帮助当地社区寻得谋生之道,让他们明白保护当地环境不仅有益于野生动物,也能有益于自己的未来。我们必须理清人们、生计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说明,管理得当的野生动物旅游业,能让当地社区获得巨大的利益,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其他行业:餐饮或基础设施、农业、当地农产品。管理保护区也能为当地创造新的岗位。可悲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放缓,新冠肺炎大流行更是为社群带来重击。但我们必须继续投资,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与其相关的一切,关乎气候变化、关乎公共卫生和阻止下一次大流行、关乎发展和当地就业,关乎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关乎政府的债务。

目前国际法只保护了有限的物种,然而世界银行的报告表明,非法贩运正在影响大量的植物,和鱼类。它们不受任何特定的国际保护,却因掠夺而遭受毁灭性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植物、动物、生态。但如果以可持续的方式应对,会给当地带来很多好处。

十年前,“国际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联盟”由国际刑警组织、毒品和犯罪局、世界银行和世界海关共同发起。非法贸易激增,大象和犀牛受到的影响尤甚,我们无法有效应对。穿山甲目前保护力度最大,但其偷猎和走私也是最为严重的。我们需要改变,需要社会的力量。《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提供了法律框架。但该公约涉及贸易,而非犯罪。它要求对违反公约的行为予以处罚,而不是予以刑事处罚。《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为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制定了总体框架,有三项议定书,关于人口贩卖,偷渡和的附属协议。我们需要第四项协议直接处理野生动物犯罪。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相互尊重各国的法律,野生动物的出口国与进口国家的法律都要遵守,而法律之间的不协调会成为阻碍。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保护公共卫生,动物卫生,改变全球法律框架。

此次新冠疫情唤醒了人们,呼吁他们一起帮助打击野生动物走私犯罪。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我们也要从消费端入手,如果没人想要犀牛角,问题解决起来会容易许多。从非法供应链来看,我们要抑制需求。

国际商校联盟的全球评估报告发人深省。据预测我们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失去多达100万个物种。除非我们改变前进的方向。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做到改变航向。人们对COVID-19的认识似乎发生了转变,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希望我们将其铭记心中。我们不能只是声称保护生物多样性、气候、要发展、关注公共卫生、关注安全,我们必须做出行动。如果投资于自然,回报巨大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发展,公共卫生,安全。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对抗气候变化,为农村社区获得发展利益,保护我们的公共卫生,并提供安全保障。也许是COVID-19把我们逼到了绝境。时间最后会有答案。

分 享 是 一 种 美德 、 关 注 是 一 种 智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