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检查是评估卵巢、功能中非常重要的内分泌激素系统检查。久备不孕、女性月经周期紊乱、男性异常,或者出现激素相关的肿瘤时,医生都会建议先做个性激素检查。

但很多人在拿到性激素检查单时,会觉得一头雾水:这些数字和名字都是啥意思?我啥时候去查比较好呢?

还有一些不孕患者,拿到检查结果的时候也是满头问号:我除了备孕失败,月经啥的都是正常的,为啥说我卵巢功能下降?

月经周期与卵巢周期在生殖激素的调节下呈现周期性、规律性的特征。参与其中的激素主要为以下四项——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rog)。

女性每月会发育一批小卵泡,这群小卵泡有且只有一枚能赢得胜利发育成熟。这个过程是由促卵泡刺激素(FSH)参与调节完成的。

在FSH的作用下,小卵泡募集并发育,其中最能“抢夺”FSH的那枚卵泡成为优势卵泡。优势卵泡在FSH的帮助下合成分泌雌二醇(E2),逐渐获得接受黄体生成素(LH)的能力。此时,优势卵泡发育几近成熟,等待排卵。

几近成熟的优势卵泡不断发育,女性体内的雌二醇(E2)浓度也越来越高,最终迎来排卵前的标志现象——LH峰。

LH峰是指短时间内,女性体内的LH浓度迅速增高,达到峰值。通常LH峰出现后36小时,卵子被少量颗粒细胞包裹着,从成熟卵泡中破壁而出。

卵巢是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主要腺体,雌激素95%由卵巢分泌,其中雌二醇(E2)是妇女体内活性最强的雌激素。

在一次完整的月经周期中,随着小卵泡发育、优势卵泡选择,雌二醇(E2)合成分泌逐步增多,于排卵前达到高峰;排卵后E2急剧下降;排卵后1~2天,黄体开始分泌E2致其水平再度上升,7~8天形成小峰。后随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再次下降,月经期降至最低。

排卵前优势卵泡在LH排卵峰的作用下黄素化,开始少量分泌孕酮(Prog),排卵后黄体分泌P逐渐增加,排卵后7~8天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月经来潮时降至最低水平。

在女性规律的月经周期中,有一部分生殖激素并不会随月经周期的进行呈现规律性波动的现象。常检测的有泌乳素(PRL)、睾酮(Tesot)、人绒毛膜(hCG)、抗缪勒管激素(AMH)。

泌乳素(PRL)与促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一样,由垂体分泌。

泌乳素过高会抑制垂体FSH、LH的分泌,抑制卵巢合成雌二醇(E2)和孕酮(Prog),导致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

睾酮(Testo)偏高会造成女性月经稀少、闭经、排卵功能障碍等,从而引发不孕不育。有些女性身上长毛(小胡子等),也跟睾酮有关。

抗缪勒管激素(AMH)主要由小卵泡分泌,小卵泡长大后AMH分泌减少直至停止分泌。

所以AMH的浓度在月经周期内没有显著变化,故可在月经周期任何一天中取血测定;且不同周期测定的AMH的重复性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储备不断下降,AMH的浓度也随之下降。

对于不随月经周期波动的激素,不同时期检测差别不大。而对于随月经周期波动的激素,不同时间检查意义不同,最佳检查时间是月经前一周(黄体期)。

这时的E2浓度不能判断卵泡发育状况,因为数值本身就低,孕酮也是。所以有时医生查基础内分泌会做激素五项,不查孕酮。

E2应小于50pg/ml,若高于此值提示:卵巢储备不良,往往会有月经提前,21-25天来一次。

用过黄体酮后来月经(撤退性出血)第三天查内分泌不具备参考意义!用过黄体酮后20天才能完全消除其影响,再进行检查。

主要目的是看有无排卵前LH峰值及判断是否接近/或已排卵,与B超卵泡监测协同运用诊断病情,指导治疗(是否需注射HCG针促排卵及何时注射最佳)。

此时理论上孕酮处于黄体期最高水平,最高可达40nmol/L以上。若时间计算准确(抽血后7天左右月经来潮)而此时孕酮水平在15nmol/L以下的话,可考虑诊断:黄体功能不足。

如果专程去医院查性激素的线左右抽血,化验室门口10分钟后静息状态下抽血,空腹最佳。

这样误差波动小一些,但临床门诊往往无法拘泥,很多患者随到随查,如发现异常需下次再按要求进行复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